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帖子详情

《电视摄像》电子教案

《电视摄像》电子教案



小样GF 实习影

影值: 63 银子: 29

2021-11-10 23:38:19 | 显示全部 返回 收藏收藏

 
二、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
  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拍摄,由于镜头内变化的因素较多,需要考虑和注意的地方也较多,归纳起来首先要处理好的问题有:
  (1)除特殊情绪对画面的特殊要求外,镜头的运动应力求平稳。画面大幅度的倾斜摆动,会产生一种不安和眩晕,破坏观众的观赏心境。
  (2)镜头运动的每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动作和方向转换一致,与情节中心和情绪发展的转换相一致,形成画面外部的变化与画面内部的变化完美结合。
  (3)机位运动时注意焦点的变化,始终将主体形象处理在景深范围之内。同时注意到拍摄角度的变化对造型的影响,并尽可能防止拍摄者影子进画出现穿帮现象。
  (4)要求摄录人员默契配合,协同动作,步调一致。比如升、降机的控制,移、跟过程中话筒线的注意等,如果稍有失误,都可能造成镜头运动不到位,甚至绊倒摄像师等后果。越是复杂的场景,高质量的配合就越发显得重要。
三、肩扛摄像机拍摄
  最后,我们来谈一谈肩扛摄像机拍摄综合运动镜头的有关问题。随着电视摄录设备的日益小型化、轻便化和一体化,加之运动肩架等减震装置的不断完备,在电视新闻、电视纪录片、纪实性专题节目,甚至在许多电视剧中,通过拍摄者肩扛摄像机拍摄综合运动镜头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了。概括说来,肩扛方式拍摄的综合运动镜头具有以下三个优点:
  人的视点:肩扛摄像机使镜头的拍摄高度为正常人眼睛的高度,在这个视点上拍摄的画面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看起来也最为熟悉和亲切,画面中景物的透视关系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较少极低视点或极高视点画面中透视关系变形所内含的某些表现性。
  运动节奏的"人化"效果:通过拍摄者自身运动完成的运动镜头,画面不同于通过移动轨或升降机等机械手段完成的运动镜头,其运动的速度是人物行进的速度,画面运动的起伏直接受人物步伐、步频等影响。观看这种画面使人强烈地感受到摄像机的存在-- 一种由于画面起伏变化使观众感到拍摄者运用摄像机在拍摄现场纪录表现的创作活动。此时此刻,摄像机镜头在拍摄现场作为拍摄者的眼睛,在电视屏幕前又成为观众的眼睛,把观众带到了拍摄现场。在电视新闻片和其它纪实性的节目中,肩扛摄像机完成的电视画面,具有浓郁的现场氛围,是电视新闻记者加强画面真实性和现场感的有效表现手段,也是情节性节目中表现剧中人物主观镜头常用的拍摄方法。
  镜头调度的随意性:肩扛摄像机拍摄使拍摄过程中各操作动作集于拍摄者一身,如:机位运动、焦点调整、光圈转换、变焦距推拉、俯仰角度和拍摄方向等的变化均由拍摄者控制。镜头调度自由、灵活,应变能力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随着摄像机托架装置的进步和完善,肩扛摄像机也能拍出非常平稳的画面,不论是以较快的速度行进,还是在较小空间里自由的运动,变换角度、距离和方向,都已成为一件不难做到的事。
本章思考与练习题
1.何为运动摄像?运动摄像如何划分?
  2.请说出各种不同运动摄像方式的造型特点、功用及拍摄时的注意事项。
  3.摄像机机位前进的推镜头、前移动镜头和跟镜头三者之间有何异同,请举例说明。
  4.用肩扛方式拍摄的综合运动镜头有哪些优点?请结合实例分析说明。

  5.肩扛摄像机练习科目:
  A、 画面稳定练习:找一幅3×4画面贴到墙上,然后肩扛摄像机,用取景器卡住3×4画面边沿(广角),稳定时间越长越好。
  B、 推镜头练习:远景急推至3×4画面,并充满画面(注意节奏) 同上 缓推
  C、 摇拍练习:(左、右、上、下各摇几条)急摇 缓摇
  D、 固定镜头练习:骑车或汽车急驰横穿画面横穿画面 面向背对
  E、 跟焦练习:对纵向走来人用长焦跟拍 从人中景推向其手中物同时跟焦 从人中景推向墙上字同时调焦
  F、 跟摇运动物体练习(要求主体始终在画面一固定位置)
  G、 肩扛移动拍摄练习:横移动(采用交叉步) 前后移动(脚尖先着地)
  H、 突发新闻拍摄练习:执机急跑一圈(400米),15秒内迅速平定呼吸开始拍摄,画面要求稳定。
第六章 电视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原是一个戏剧艺术的专业术语,自从电影和电视将场面调度引入到影视艺术领域中来,一方面吸取、借鉴了戏剧场面调度的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也依据影视艺术的优势和特点将其不断丰富和发展,使其在内容上、形式上都与原有的戏剧场面调度有了很多不同之处。
第一节 场面调度的源流
  场面调度一词出自法文,其法文原意是"摆在适当的位置""放在场景中"。场面调度用于舞台剧中,有"人在舞台上的位置"之意,指导演依照剧本的情节和剧中人物的性格、情绪,对一个场景内演员的行动路线、站位姿态、上场下场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比如,演员是站在舞台中央,还是走到前台边缘,是站着表演,还是坐着表演,等等,这些舞台表演动作的总和即为戏剧艺术中的场面调度。
  而影视艺术中的场面调度则在舞台戏剧的基础上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补充和发展。就电影艺术而言,电影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电影场面调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比如: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等,形成了电影画面的不同造型、不同景别,揭示出剧中人物关系及其情绪变化,获得不同的银幕效果。电影场面调度的内容和范围,已远远超越了舞台场面调度的局限。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是演员调度,但它又是通过镜头调度来体现的,目的是以画面中的人物表演表现一场戏的内容和主题。
  电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方面,借助于摄像机镜头所包涵的画面范围、摄像机的机位、角度和运动方式等,对画面内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调度和拍摄。就电视节目的整体内容来说,电视场面调度往往更注重于通过积极主动的镜头调度,弥补人物调度的不便、不足或具体调度上的困难。特别是在电视新闻、纪录片等节目中,对所拍对象的人为导演和有意摆布是与真实性原则格格不入的,自然不能划入所谓"电影场面调度"的范畴。
第二节 电视场面调度
  电视场面调度可以按照摄制人员的意图,调动有利内容和主题的各种积极因素(人物、镜头),简练而突出地表现出人物和事件相互联系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出典型化、富有概括力的视觉形象,并且能够使这种画面表现形式更加真实自然、富有创意,从而活跃并推动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满足观众的审美享受和欣赏要求。有人说,电影场面调度是导演和摄影师"对画框内事物的安排"。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场面调度也是对可能或已经进入框架内的被摄对象的"安排"。当然,这种安排在很多情况下是要求摄像人员对自己的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进行选择和"调度"
  比如,调整机位,从不同侧面拍摄画面主体,采用运动摄像以表现被摄对象的运动等等。可以说,电视场面调度是一个对画框内的画面形象和视觉效果进行安排和统筹调度的系统工程。场面调度得好,画面主体的表现就可能更突出,画面信息的传递就可能更充分,主题思想和创作意思的表达就可能更为鲜明而深刻。场面调度得不好,就可能妨碍了观众对画面内容的欣赏和理解,在后期编辑时,可能出现镜头轴线关系混乱等,导致画面无法组接成片。
  电视场面调度包括人物调度和镜头调度两个层面的内容。在电视节目的拍摄过程中,除电视剧、音乐电视、电视歌舞节目、电视小品等艺术性节目中的人物调度与电影的演员调度有很多共性因素,强调通过人物的位置安排、运动设计、相互交流时的动态与静态的变化等造成不同的画面造型之外,在大量的纪实性节目中更多地是以镜头调度的灵活性、动态性去弥补人物调度的不足,特别是在新闻节目中,不能为了某些人为原因进行所谓的"表演"而违背了真实性原则。即使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经常碰到的主持人的站位、行走路线的设计,出镜记者在拍摄现场的选位、采访路线的安排等,也与带有表演性、假定性的电影有很大的不同。应该说,电视场面调度中的镜头调度才是重点和关键,也是电视摄像人员应当钻研和总结的难点和要点。镜头调度是指摄制者运用不同的拍摄方向,如正、侧、斜侧、后侧等;不同的拍摄角度如平、斜、俯、仰等;不同的拍摄景别,如远、全、中、近、特等;不同的镜头运动,如推、拉、摇、移、跟、升、降等(固定镜头亦算),获得不同视角、不同视域的画面,表现所拍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以镜头调度为基础,结合特定范围内的人物调度,使得摄像机和被摄对象可以同时处于运动状态,使得被拍摄的时、空客体得以连续不间断地表现,从而构成了电视的场面调度。本教材是电视摄影造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教材,因此讨论的主要篇幅也将放在镜头调度上。
场面调度是摄像师塑造画面形象、进行画面空间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摄像师的一种有力的造型语言。无论是拍摄电视剧,还是担任大型晚会的直播摄像,无论是拍摄一部电视纪录片,还是拍摄几分钟的电视新闻,场面调度都是影响到镜头组接、内容表达、形象塑造等的重要因素。我们说电视场面调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丰富画面语言和造型形式,增强电视画面的概括力和艺术表现力。
  电视场面调度的镜头调度是画面造型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摄制者有意识、有目的的镜头调度,能够极大地丰富画面形象的表现形式。
  (2)渲染环境气氛,通过场面调度创造特定的情境和艺术效果。
  电视画面是通过视觉形式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并感染观众的,而场面调度可以运用多种造型技巧组织画面形象,使其构成一定的情绪化效果,通过镜头运动和画面形象,来外化和营造特定的情绪和氛围。
  (3)场面调度可以通过一系列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作为蒙太奇镜头表现被摄人物活动的情景和局部细节,并经由这些画面的组接形成人物活动及事件过程完整印象。
  (4)有助于对节目节奏的把握,有助于形成画面的节奏变化。
  通过场面调度所形成的镜头景别大小、镜头长短、镜头运动速度快慢的变化,以及对被摄对象的静态造型、动态造型及动作速度等的把握,可以实现对节目整体节奏感的轻重缓急的控制,表现出明显的节奏变化。
  (5)场面调度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在电影场面调度中,场面调度担负着传达剧情、刻画人物、提示其内心活动的任务,虽然这一切都建立在演员表演的基础之上。同样地,在电视剧、电视小品等节目中,场面调度同样能够很好地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凸显人物心理活动服务。
  (6)通过运动摄像的场面调度方法,有助于形成长镜头纪实性拍摄。
  针对电视场面调度的不同情况,有人将其分为固定拍摄角度的场面调度和运动摄像场面调度两类。前一种情况是指摄像机用一系列固定角度、不同景别的画面来表现被摄对象。而运动摄像的场面调度方法则依靠摄像机的运动,来展现事件的情节和人物的活动,能够广阔地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使画面内容显得生动自然而真实。这种调度方法,可以补救人物调度的不足或调度的困难,是在新闻纪实性节目中表现人物活动的积极有效的办法之一。
  (7)在现代的大型运动会、综艺晚会及演播室节目等的转播制作过程中,统筹有序的场面调度是极其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总而言之,就像修屋筑厦必须先设计好建筑图纸一样,电视节目的拍摄也应该建立在积极有效的场面调度的基础之上。电视场面调度就如同是节目摄制的指挥图,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拍摄现场允许调动的人、机因素,通过更典型、更理想的画面,形象地表现内容和主题。
第三节 轴线规则及镜头调度三角形原理
  电视画面,是我们用以传情达意的基本语言单位,电视场面调度的目的,也就是要通过镜头调度和人物调度,获取最能突出内容和反映主题思想的电视画面。但是,电视画面的传情达意,最终要由多个镜头组接成一定的段落,通过蒙太奇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传达摄制人员的创作意图。
  当镜头与镜头之间要进行组接时,我们会碰到镜头相互匹配的问题。如果在电视场面调度时,尤其是进行镜头调度的过程中,对摄像机的机位设置及其变动、镜头景别的选取和变化等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那么,极有可能在后期编辑时,发生违反镜头匹配原则的情况,出现种种视觉接受上的紊乱,或造成表达内容时的歧义。这就要求电视摄像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对场面调度,主要是镜头调度的原则、方法了然于胸,在拍摄过程中,对摄像机的调度要符合镜头匹配的原则。否则,前期拍摄的疏忽大意,就可能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会出现镜头无法进行组接的问题。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针对镜头调度和镜头匹配的问题,结合具体的事例和画面加以说明。
一、轴线问题
  所谓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一条虚拟直线.在实际拍摄时,编摄人员围绕被摄对象进行镜头调度时,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要在轴线一侧180度之内的区域设置机位、安排角度、调度景别,这即是摄像师处理镜头调度必须遵守的"轴线规则"。 遵守"轴线规则"是形成画面空间统一感,,构成视觉方位系统一致性的基本条件。如果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的位置始终保持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不论摄像机的高低俯仰如何变化,镜头的运动如何复杂,不管拍摄多少镜头,从画面来看,被摄主体的位置关系及运动方向等总是一致的。
  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则,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即称为"越轴""越轴"后所拍摄的画面中,被摄对象与原先所拍画面中的位置和方向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进行组接。如果硬行组接的话,就将发生视觉接受上的混乱。
  在轴线一侧所进行的镜头调度,能够保证两相组接的画面中的人物视向、被摄对象的动向及空间位置上的统一定向,这就是我们在场面调度中所说的方向性。遵守轴线规则去进行镜头调度,就能保证画面间相一致的方向性。虽然电视摄像是一种立体化、多角度的平面造型艺术,但是正确表达物体的方向是实现画面的空间结构和电视画面构图的一个基本要求。否则,画平面上被摄对象之间的方位关系就要发生混乱,画面内容和主题的传达就要受到干扰乃至误解。以一个保持连续运动并具有一定运动方向的物体为例。当我们遵照轴线规则变化拍摄角度时,在两两相连的镜头中将产生以下三种方向关系:
  (1)用摄像机的平行角度或共同视轴角度,画面中的运动对象的方向将完全相同。
  所谓共同视轴,即两台摄像机在同一光轴上设置的拍摄角度,相连的镜头中拍摄方向不变,只有拍摄距离和画面景别的变化。由于变焦距镜头的普遍使用,实际拍摄时也可以运用摄像机的变焦距推、拉"合二为一"地完成共同视轴上的镜头调度。
  (2)在轴线一侧设置两个互为反拍的机位,画面中运动对象方向一致,但其正背、远近不同。在电视摄像机的拍摄角度中,两相成对的反拍角度有内、外两种情况。内反拍角度是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背的拍摄角度,外反拍角度则在轴线一侧两个方向相对的拍摄角度。
  (3) 当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合一时,在画面中无左右方向的变化,只有动体沿镜头光轴的远近的变化和正背变化。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摄像机的光轴是与轴线重合的,即位于轴线规则下的180°线上。由这种镜头调度所拍得的画面运动主体无明显的方向感,所以又被称为中性方向。这种镜头又称为中性镜头。中性方向的镜头也是符合轴线规则的,并被经常以间隔分别在轴线两边拍摄的镜头,即原轴线一侧镜头与越轴后一侧镜头的组接中。
电视画面在表现被摄对象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画平面中的方向性问题。摄像人员在拍摄过程中调度摄像机镜头时,遵循了轴线规则,就容易比较便利地理顺方向性和画面形象间的方向关系。在以上举的三种主要的机位变化和方向变化中,方向性的统一能够为不同镜头的组接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当然,这几种情况只是在轴线一侧所进行的最为常规的镜头调度,还有待于初学摄像者举一反三,加以正确的认识和灵活的运用。电视镜头调度一方面有着严谨的规律性,一方面也蕴涵了极大的创造性。在运用现代高科技装备和创作者聪明才智去进行画面造型表现的过程中,为了寻求更加丰富多变的画面语言和更具表现力的电视场面调度,我们又往往要打破"轴线规则",不把镜头局限于轴线一侧,而是以多变的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地表现客观现实时空。但是,我们已经提到"越轴"后的画面在与越轴前的画面直接进行组接时会遇到障碍,那么,通过哪些手段才能"跨越"这些障碍呢?这就必须借助一些合理的因素或其他画面作为过渡,起到一种"桥梁"作用;合理地越过轴线拍摄,既避免"跳轴"现象,又能够形成画面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下,我们介绍几种合理"越轴"的常用办法:
  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轴线。
  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越过原先的轴线。
  3.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4.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
  5.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1.利用被摄对象的运动变化改变原有轴线。
  在前一个镜头中,是按照被摄对象原先的轴线关系去拍摄的,下一个相连的镜头,则按照主体发生运动后已改变的轴线设置机位,这样一来,轴线实际上已被跨越了。
  2.利用摄像机的运动来越过原先的轴线。
  摄像机始终是摄像人员场面调度时最为积极主动的活跃的因素之一。虽然越轴镜头不能直接组接,但是摄像机却可以通过自身运动越过那条轴线,并通过连续不断的画面展示出这一"越轴"过程。由于观众目睹了摄像机的运动历程,因此也就能清楚地了解这种由镜头调度而引起了的画面对象的方位关系的变化。
  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实现越轴拍摄,对于摄像人员来说是非常有用的。特别是在拍摄不便进行人物调度的新闻、纪录片等节目时,为了抓取最佳角度、突出主体、变化构图等,常常利用镜头运动调度进行多侧面、多视角的画面表现。
  3.利用中性镜头间隔轴线两边的镜头,缓和越轴给观众造成的视觉上的跳跃。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介绍过中性镜头,由于中性镜头无明确的方向性,所以能在视觉上产生一定的过渡作用。当越轴前所拍的镜头与越轴后的镜头要相组接时,中间以中性方向的镜头作为过渡,就能缓和越轴后的画面跳跃感,给观众一定的时间来认识画面形象位置关系等的变化。
  4.利用插入镜头改变方向,越过轴线。
  这种方法与上述第三种方法相似,区别在于插入镜头的内容和景别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用于越轴拍摄的插入镜头都是特写镜头。我们可以以两种不同情况来举例说明。第一种情况是相同空间的相同场景中,插入一些方向性不明确的被摄对象的局部特写画面,使得镜头在轴线两侧所拍的画面能够组接起来。第二种情况是插入一些环境空间中的实物特写作为过渡镜头。
  5.利用双轴线,越过一个轴线,由另一个轴线去完成画面空间的统一。
  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中,如果既存在关系轴线,同时也存在运动轴线,我们通常选择关系轴线,越过运动轴线去进行镜头调度。相比之下,遵循关系轴线所拍得画面,要比按照运动轴线处理给观众带来的视觉跳跃感小。为了保持画面中运动主体位置关系不变,在小景别构图时,我们一般都要以关系轴线为主,越过运动轴线进行镜头调度。但在大景别构图时,要考虑以运动轴线为主,关系轴线为辅进行镜头调度。
二、三角形原理
  当我们拍摄两个人的交流场景时,在他们之间有一条无形的关系轴线,也称关系线。在关系线的一侧可以选择三个顶端位置,这三个顶端构成一个底边与关系线相平行的三角形。摄像机的机位可以设置在这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端位置上,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三角形机位布局,这就是镜头调度的三角形原理,又称为三角形布局。由于关系轴线有两侧,所以围绕两个被摄人物和一条关系轴线,能够形成两个三角形布局。当然,在运动轴线和其他轴线两侧也一样,同样可以按照三角形原理设置机位。
  如何运用三角形原理在拍摄现场搞好镜头调度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死记硬背和公式的问题,它还需要摄像人员积极的实践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重要的是,三角形原理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正确而合理有效地进行场面调度的捷径。下面,我们将举出运用三角形原理的实例,以求帮助大家开拓思路,积累经验。
本章思考与练习题
1、请举例说明电视场面调度和戏剧场面调度的异同。
  2、电视场面调度主要有哪些作用?
  3、什么是轴线?何为轴线规则?
  4、请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克服"越轴"问题?
  5、何为三角形原理?三角形原理有哪几个基本变化形式?





上一篇:电影相关产业
下一篇:电影标志



闲置时间之家-技能/资源雇佣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主页

需求大厅

互动

技能展示

教程/投稿

更多+


发帖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